close
 文/王永民 楊桃源

最近,某報對近兩年來該報刊出的所有《錯誤與更正》做了分類統計。在對這些文字錯誤進行量化分析之後,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果:“拼音輸入法”的錯誤率是“字形輸入法”的9倍。

統計顯示,該報20個月中因電腦錄入造成的錯誤共1896處,佔錯誤總數的50%左右。而在與輸入法相關的錯誤中,因“同音輸入”造成的錯誤,如“突破”誤為“圖破”、“重點”誤為“終點”等,共有1703處,佔90%;因“字形相近”造成的錯誤,如“緊”誤為“紫”、“租賃”誤為“租憑”等,共有193處,佔10%。鑒於這一統計的時間跨度長、範圍廣,且具有連續性,可以認為,其結果基本反映了拼音輸入法和字形輸入法造成中國出版物文字錯誤的比例。

另外一項調查顯示:在中國長期使用“拼音輸入法”的用戶中,有“提筆忘字”經歷者超過95%。這是因為許多人長期在電腦、手機上“打拼音”,已經習慣了用拼音“代替”漢字。越來越多的人“提筆忘字”,甚至不會寫字,這是千百年來中華文化中從未有過的一件怪事,這種現象與“拼音輸入法”有極大關係。

沒有漢字就沒有中華文化

中國是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其他文明發源地的文字,如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釘頭字、尼羅河流域古埃及的聖書字、美洲的瑪雅文字,都已成為歷史的陳跡。唯獨中國的漢字“長生不老”,青春永在。

正如國學大師饒宗頤所說:“漢字是中華民族的肌理骨幹,可以說是整個漢文化構成的因子。”“造成中華文化核心的是漢字,而且成為中國精神文明的旗幟。”就“書同文”而論,幾乎可以這樣說:沒有漢字就沒有中華民族。同一文字的共同的歷史記錄、共同的文化傳承、共同的語言交流、共同的禮儀規制,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上的同一性和統一性。這是中華民族統一的最深層的文化基石,最可靠的精神線索。

在計算機時代,鍵盤輸入取代人工書寫已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英語的輸入和書寫,基本上是用字母,輸入的就是書寫的。所以,使用英語的人不會因為長期使用電腦而“提筆忘字”。而我們用“拼音輸入法”輸入漢字則不同,輸入的並不是書寫的。 

造成這一危機的根源,就是把拼音字母當成了思維和書寫的載體,而漢字的筆畫和結構,卻變成思維和書寫的客體,漢字因此蛻變成漢語的“第二層衣服”,亦即成了拼音字母的衣服。這種主客易位、本末倒置的做法,是對漢字的自我疏遠,是對運用漢字能力的銷蝕。

漢語中不計聲調的有效拼音只有400多種,而最基本的“國家標準漢字集”的字數是6763個,其中讀“yi”音的字有101個,發“li”音的字有88個,拼音與字形根本不能一一對應。

漢字的“音”是衣,“形”才是身。“棄形留音”,等於“捨身存衣”。“拼音輸入法”離開了對漢字造字元素的直接思考和運用,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漢字必將因此而形神俱滅,漢字本身所固有的文化遺傳基因,也將因此種輸入方式大行其道而喪失殆盡。
www.XINHUANET.com  2005年10月12日 11:03:39  來源:光明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y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