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924 期 作者:陳雅玲

在亞洲,韓流威力早已勢不可擋;在歐美,Korea Wave還是個新鮮的名詞。里昂證券在商言商,大力向全球投資人宣揚:韓流就是「投資機會」。

七月二十日傍晚,下了班的香港中環,人潮一如往常,由摩天樓層向下湧動,快速滲入時尚名店林立的購物廣場。特別的是,IFC(國際金融中心商場)電影院下午六點半的這場,已經被里昂證券包下。應邀而來的近一百七十位投資界人士,拿著礦泉水、熱狗、爆米花,等著入場觀看《CLSA's Korea Wave》發表會。

繼高盛證券發表《金磚四國》報告之後,亞洲第一大股票經紀商里昂證券,也在最近發表一份長達一百六十頁的《韓流——不只是流行文化》的研究報告。報告透視過去五年席捲亞洲的韓國風尚,讓投資者瞭解這個文化現象的巨大影響,藉以掌握韓國與亞洲地區的投資機會。

為了引起全世界、尤其是歐美投資者的注意,里昂證券邀請了韓國電影製作人協會主席金亨駿(Jonathan Kim) 、YG 娛樂公司行政總裁Max Minsuk Yang,與里昂證券韓國分公司研究部主任James Paterson共同擔任主講嘉賓,以十天為期,巡迴歐、美、亞五大金融中心——倫敦、波士頓、紐約、香港、新加坡,盛大發表這份研究報告。

這是一場聲光奪人的發表會。《大長今》、《我的野蠻女友》、《生死諜變》、狂歌勁舞的嘻哈男子組合等被剪輯組合成三段影片,配合三位主講人的演說內容,讓平時不見得熟悉韓國流行文化的國際金融界菁英,在短短的兩、三個小時裡,獲得入門一窺堂奧的機會。

流行文化: 韓國產品代言人

曾在香港、菲律賓、韓國等地工作的里昂證券韓國研究部主任James Paterson強調,韓國的流行文化,已經從一時的潮流蔚然成風,「不但重建了韓國人的信心、韓國的國家形象,而且成為韓國產品行銷全球的重要代言者。」

他所主寫的《CLSA's Korea Wave》報告指出,以韓國音樂、電影和電視劇集為主的韓國文化產業,二○○四年的出口金額,已經高達三億七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一十七億元,見圖)。雖然「韓流」所創造的產值,還無法與三星、LG、現代等三大韓國品牌等量齊觀,卻造就了韓國產品大批的擁護者和代言人。近年來,這股風尚讓更多亞洲人對韓國發生興趣,大大促進了當地的旅遊業,也為韓國廠商提供良好的消費品促銷平台,產生巨大的經濟效應。

「韓流在亞洲能夠成功,除了文化的接近性,還有一個重要的政治因素——我們不是日本——這使得快速發展的中國大陸市場,對我們有更高的接受度,」韓國電影製作人協會主席金亨駿笑著表示。

他分析,一九九○年代起,許多年輕人從美國留學回國,投入電影、音樂等流行文化產業。他們大量吸收美國先進技術、流行趨勢,並融合東方倫理價值、韓國民族獨有激烈情感,使韓流繼日流之後,大舉席捲包括中國大陸、台灣、香港與日本為主的亞洲市場。「首爾成為東方的好萊塢,」他說。

《CLSA's》報告預期,這股由韓劇、韓國電影、嘻哈男子組合以至網上電玩形成的「韓流」風尚,將在未來三到五年,繼續吸引亞洲家庭紛紛轉用韓國高科技產品,進而改變消費模式。「這股熱潮方興未艾,韓國企業的發展必然大有可為。」

「對亞洲人來說,韓流有很大的魅力,是生活娛樂的一部分;對歐美市場來說,韓流主要的意義就是『投資』,」負責《CLSA's Korea Wave》報告影片部分的投資分析師 Paul M. Choi坦白指出。

James Paterson也表示,「韓國演藝文化的成功崛起,以及如三星、現代和LG等大型本土公司的業務推展,將對韓國經濟造成兩大影響,一是促進直接投資,其次是活絡股票市場,有利於取得更好的評級。」

產業隱憂: 盜版、過度投資和人力

然而,里昂證券也提到了韓流潛藏了部分隱憂。首先,盜版還是很猖獗。據統計,韓國影片一年營收約二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百三十六億元),盜版損失就高達四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二十七億元),約占五分之一。

其次,文化產業也面臨過度投資。「大家都以為這產業是個金礦,」金亨駿指出,目前已有一千五百家製片公司,一年出品六十部電影中,大概只有十部是成功的。

十年內退燒。從數字來看, 二○○二、二○○三年,韓劇和韓國電影的外銷成長率,都有稍微緩下來的趨勢。為提振上衝力道,韓國偶像紛紛出國,到台灣、大陸、日本與粉絲見面,拉抬韓流聲勢。韓國政府也在二○○三年提供六千萬美元預算,幫助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商情蒐集、貸款以及海外行銷。

另外,韓國教育制度也讓人憂慮。填鴨式教育與高度升學壓力,被視為鎮壓韓國年輕人創意的殺手。許多優秀的創意人才都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根據官方統計,二○○四年,韓國有高達三十九萬個學生留學海外,花掉的費用高達五十一億五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六百億元)。更進一步來看,韓國產業並不需要那麼龐大的創意人力。韓國企業需要向全世界求才,而不能完全依賴韓國本土的設計。

儘管如此,幾年下來,韓流對韓國國家的意義,已更甚於對韓國經濟的意義。對亞洲人來說,韓國已經變成一個更有趣的國家,有更好的國際形象,有更多國際專業人士不排斥到首爾工作個兩、三年。對韓國人來說,能夠輸出文化,更是對心靈與智能的向上提升。

正如《紐約時報》分析:韓國已成為亞洲流行文化重要帶頭者。從本土產業升級到低附加價值出口工業,再升級到高附加價值的出口工業,鯉魚躍龍門般的「文化輸出」,大概是這蛻變的最後一個環節。

我們似乎從新的韓國標誌——由紅藍兩色組成太極圖的的「陰」,代替原本靜默的黑色——看到這樣具有動感、活力與自信的韓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y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