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徐尚禮/專題報導

昔日上海灘中國人說英語把「來」叫「康姆」、「電話」稱「德律風」,人們稱其為洋涇浜英語。如果今天有人要教上海老外認識當前中國最熱門單字,例如「qinliugan」、「hanliu」,(禽流感、韓流),這種英語算不算洋涇浜英文呢?可以確定的是,昔日上海灘老克勒(有class的人)的洋涇浜腔讓人笑話,今天負有對外宣傳任務的官報卻希望在滬老外能學學中國流行語。官報直譯中國流行語 有看沒懂上海官方英文《上海日報》近來開闢「Buzzwords」專欄介紹中國流行語。從十月七日起,這一專欄每周定期推出七個中國最新流行語。仔細閱讀,有些新詞和昔日洋涇?英文直接按字音翻譯沒什麼兩樣,乍看之下絕對讓人一頭霧水。例如,在中國神六成功升空、返回當周,專欄特別介紹「zhongguo yuhangyuan」。逐一拼音原來是「中國宇航行員」。為了表示和美、俄國太空人不同,英文解釋中還加上了「taikonaut」。其實後者也是中國人發明的新詞,目前已成為全球公認新英文單字。專欄直接音譯「宇航員」不僅多此一舉也是畫蛇添足。要說「zhongguo yuhangyuan」這類用羅馬式拼音搞出的英文實在算不上什麼發明。十幾年前在大陸搭火車,老舊車廂廁所旁水龍頭旁常見一堆英文字母,細讀之下原來是「生水請勿飲用」。海龜、海帶用語 解釋令人絕倒 專欄中的流行語雖然有敗筆,也有實用性很強的佳作。例如,最新一期專欄介紹的「haigui」、「haidai」,按字面讀為「海龜」、「海帶」,實際上前者指中國留洋歸國的青年才俊,後者指留洋回國後仍找不到工作的人。專欄中的英文解釋說,「帶和等待的待同音,因此海帶的帶有等待之意」。或許是專欄才推出沒幾期,加上是官辦報紙,有些所謂流行用語不得不帶有濃厚的黨和社會主義宣傳色彩。例如,「hongse luyou」指「紅色旅遊」、「baochi gongchandangyuanxianjinxing」指「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上海日報在推出流行用語的編者按中說,推出這一專欄是因為有許多讀者看不懂英文報上的新詞,此外就是為讀者介紹中國本土報章常出現的用語。為集思廣益起見,該報出重獎邀請讀者共同參與新詞創作。由此可見,「Buzzwords」從選材到翻譯有時很難滿足各方要求。上海最大英文報紙推出中國流行用語專欄,提供在滬洋人了解中國最新動態管道。去年,上海每年到滬外籍人士達二百萬人次,在上海常住的外籍人士達六萬多人。或許,官報有其一貫立場,但對商務人士及旅遊者而言,生活上的新用語要比政治教條來得實用。財大氣就粗 外國人不得不隨俗
今天上海官方報紙把中國流行用語字對字的轉成英語,和三十年代上海人學英文搞出洋涇浜沒兩樣,只不過今昔有別,今天是把中文轉成英文,不再是把英文硬套上漢語。語言主客易位,意味形勢轉變,其中有許多令人深思處。如今的洋涇浜英語有了新風貌,昔日上海洋涇浜(原為上海地名)則早已被填平,成為鬧市的延安東路。談起洋涇浜英文,在那裏排班的出租車司機說,「現在上海一些老外常跟我們說洋涇7996;中文」。這話加上上海日報推出流行語專欄,令人想起退休後回到上海常住的江澤民曾說過,「財大才能氣粗」。
source: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t-content/0,3546,110505+112005110600078,00.html轉貼台灣英文網:http://www.english.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y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